
草八珍中的菌菇—竹蓀
發布時間:
2021-11-09 10:29
來源:
來源
竹蓀(學名:Dictyophora Desv(Journ. Bot. 2: 88, 1809))是鬼筆目鬼筆科下的一屬。又名竹笙、竹參,常見并可供食用的有4種:長裙竹蓀、短裙竹蓀、棘托竹蓀和紅托竹蓀, [10]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種隱花菌類,形狀略似網狀干白蛇皮,它有深綠色的菌帽,雪白色的圓柱狀的菌柄,粉紅色的蛋形菌托,在菌柄頂端有一圍細致潔白的網狀裙從菌蓋向下鋪開,被人們稱為“雪裙仙子”、“山珍之花”、“真菌之花”、“菌中皇后”。
竹蓀則多長在溫濕環境。在適宜條件下,中午柄長到一定高度時即停止伸長,菌裙漸漸由蓋內向下展開,空氣相對濕度為95%時,菌裙生長正常,溫度偏低和濕度過小時不能正常展裙。下午4-5時菌蓋上擔孢子成熟并開始自溶,滴向地面,同時整個子實體萎縮倒下。 竹蓀在全世界均有分布。
說起竹蓀,它的美譽可太多了,“山珍之花”、“真菌之花”、“菌中皇后”都是它的頭銜。
竹蓀有深色的菌帽,雪白色的圓柱狀菌柄,菌柄頂端有一圍潔白的網狀裙從菌蓋向下鋪開,因此也被稱為“雪裙仙子”。
竹蓀是名貴的食藥用菌,其營養豐富,香味濃郁,滋味鮮美,自古就被列為滿漢全席中的“草八珍”之一,是菌中四珍(竹蓀、猴頭菇、香菇、銀耳)之首。
世界上現存的食用菌專著——《菌譜》中是這樣描述竹蓀的:“生竹根,味極甘,當與筍通譜,而菌為北阮矣。”
這里的“菌”自然是指竹蓀了,那“北阮”又是什么意思呢?這個詞是出自《世說新語·任誕》中的“北阮皆富,南阮貧”,后來用“北阮”來代指親族之富者,或者指優等的物品。
《菌譜》中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竹蓀生長在竹根上,可以說是竹筍的“親戚”,但卻是其中的佼佼者。
相關新聞